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
本课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,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、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、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为基本目标而设计的一堂综合探究活动课,在学习中,引导学生在拓展国际视野的过程中,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,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
一、核心素养分析:
1、政治认同:认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新思路和新理念;解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;
2、科学精神:准确把握当今的世界是世界多极化、经济全球化、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时代格局;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解决方案;
3、法制意识:熟悉联合国大会议事和决策流程,在本国法律基础上运用国际法律解决国际问题;
4、公共参与:着眼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,论述国际政治事务参与的责任担当精神。
二、教学目标分析:
知识目标:了解当前世界形势和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,理解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途径。掌握构建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,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突进。
能力目标: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,提高学生与人交往和交流的能力。
德育目标:帮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理解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,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,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,使其对中国发展的成就和未来有一个清晰而整体的认识,使其对自身的未来有信心、有希望、有追求,从而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。
三、教学内容分析:
1、全面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,描述当前国际形势基本特点是世界多极化、经济全球化、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;
2、全面解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,阐述我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;
3、说明促进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;
4、阐述合作共赢的理念,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各国为此做出的努力。
四、教学重难点:
教学重点: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,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
教学难点: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
五、教学方法:
1.讲授法:教师通过简明、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发展背景、内涵和构建路径来启发学生,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。
2.讨论法:在教师的指导下,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,围绕以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”为中心问题,各抒己见,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,使全体学生都能充分参加活动,培养合作精神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。
3.直观演示法: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制作的课程PPT,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感性认识。
六、教学过程
1.以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”为载体进行综合性教学,涉及经济、政治、文化、社会、环境等领域,综合学科核心素养要素,采用情景创设方式重点考查学生整合知识、理论联系实际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2.围绕议题,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方式
以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”为课题,组织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议事和决策流程,体验外交官风采,讨论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;以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”的中国方案展示理解我国的外交政策;以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”写入联合国决议为例,感受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。
七、练习设计
1.中国提出建立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,这对建立新型的国际关系有什么影响?
2.“一带一路”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什么关系?
来源: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韩海涛
转自: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http://bk.bjcipt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