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放区的土地改革
抗日战争胜利之初,为了争取国家的和平、民主,制止内战,中国共产党在各解放区继续实行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,从1945年冬至1946年春,各解放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,开展了大规模的反奸清算和减租减息的群众运动。
案例呈现
抗日战争胜利之初,为了争取国家的和平、民主,制止内战,中国共产党在各解放区继续实行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,从1945年冬至1946年春,各解放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,开展了大规模的反奸清算和减租减息的群众运动。1946年5月4日,中共中央发出《关于清算、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》(即《五四指示》),决定将抗战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“耕者有其田”,规定土改要分配地主土地、绝不侵犯中农土地、一般不动富农土地,并提出采取没收、购买、让与等较为宽松的方式,由地主与农民签订土地契约,使农民获得土地。1947年7至9月,中共中央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,讨论并通过《中国土地法大纲》,明确提出“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,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”,以彻底平分土地为原则,提出没收地主土地、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,不分男女老幼,按人口统一平均分配。
案例讨论
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有何作用?答:?在解放区消灭了封建生产关系,使广大农民分得土地,解放了农村生产力;农民在政治上翻身后,政治觉悟和组织程度空前提高,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,为中共打败蒋介石、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。
案例点评
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是中共解决中国革命中心问题、消灭封建生产关系、巩固加强工农联盟群众基础的积极尝试,使国民党政府逐渐处于全民的包围之中,是重要的知识点。
作者:董佳 来源:党史理论研究室编、刘海藩主编:《中国共产党党史全鉴》第二卷
转自: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http://bk.bjcipt.com/